谋略必读《素书》,华夏谋略首推,智慧之巅峰,知人治人之兵法,功成名就之操典。欲为帝王师,欲成就霸业,皆可读此书。——古代张良,得隐士黄石公所传,用之所授,遂辅佐刘邦成就大业。
欲成大事者可读素书,皆可于良师益友处获得指点迷津,乘时势之机遇把握,对自然规律之了如指掌,将社会法则之掌握游刃有余。
道人欲明天理,述阴阳导正义。小者习之律己;大者习之立业;《素书》有修身处世、为人之道的智慧,句句箴言,,读来如醍醐灌顶、豁然顿悟,值得有识之士、有志之士一读。
德足以怀远,信足以一异,义足以得众。才足以鉴古,明足以照下,此人之俊也。
行足以为仪表,智足以决嫌疑。信可以使守约,廉可以使分财,此人之豪也。
守职而不废,处义而不回,见嫌而不苟免,见利而不苟得,此人之杰也。
《素书》-作者黄石公,著有《素书》、《三略》等书。战国末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隐士,姓名不可考。传说因弟子张良曾以谷城山道路旁边的一块黄石头以纪念恩师,故后人称之为黄石公。
旧史相传。黄石公遇到张良善于隐忍,是为可造之材,故将书传给了张良,并说“读是则为王者师”。 张良后帮助刘邦成就了大事业。但张良未遇到合适之传人,因而死后此书随其葬于墓中,五百年后,西晋时天下大乱之时,有盗墓贼盗掘张良之墓,于墓中发现了此书。《素书》遂流传人间。
《素书》- 内容
全书有六章、仅一百三十二句、不过一千三百六十字,虽然简短,却在中国谋略史上分量极重。字字珠玑,句句名言,内蕴丰富,思想深邃。书中对人性把握精准独到,对事物变化观察入微,对谋略点拨恰到好处。参透书中道理,并身体力行之,肯定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。
《素书》
第一章:阐明思想,道、德、仁、义、礼的思想体系,五位一体,密不可分,及'潜居抱道,以待其时’的处世哲学,传达出,要具备道、德、仁、义、礼五种品格,再逢机遇,可建功立业功。
第二章:用人原则, 依才学之不同,将人才分为俊、豪、杰三类。'任材使能,所以济物’、'危莫危于任疑’、'既用不任者疏’、'用人不正者殆,强用人者不畜’等等。
第三章:从思想和行为方面提出提升个人修养:'博学切问’、'恭俭谦约’、'近恕笃行’、'亲仁友直’等,反映了儒家的道德意识;'绝嗜禁欲’、'抑非损恶’、'设变致权’、'安莫安于忍辱’、'吉莫吉于知足’等,又具有道家思想的成分,儒、道兼收并蓄,反映出作者的思想的包罗万象。
第四章:安邦治国,'短莫短于茍得’(反对短期行为)'后令缪前者毁’(政策必须备有连续性)'足寒伤心,人怨伤国’(失民心者失天下)'有道则吉,无道则凶。吉者百福所归,凶者百祸所攻。非其神圣,自然所钟’(反映了作者的天道意识和非神观念)。这些,对于后人参政有一定的启发。
第五章:处世之道,人治的政治,处理好人际关系,事业亨通。
提出'好众辱人者殃,戮辱所任者危’、'慢其所敬者凶’、'轻上生罪,侮下无亲’、'上无常守,下多疑心’、'近臣不重,远臣轻之’等,对如何处理好各种关系提出借鉴。
大凡一个国家的政治、军事,都是以'人’为主体的活动,都和个人的修养,能否协调好个人与个人、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,有著千丝万缕的联系。
在古人看来,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的程序是不可打乱的,因此将'人’的问题放在首位。国人认为,军事是政治的延续,政治是军事的高度集中,是一种高层次的军事。
'败莫败于多私’、'阴计外泄者败’、'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,小怨不赦则大怨必生’等,对于指导政治或军事行动,有著同样的意义。
发布评论